
根據第三屆全國五金制品表面處理技術交流大會的技術資料及座談交流情況,以輕工鋁制品可用于生產規模的實際工藝爲主,對其中工藝和技術進行簡要介紹和概述。內容分爲下面幾個部份:
(一)氧化前的表面處理。
(二)氧化工藝。
(三)氧化後的精飾。
(四)其它的表面處理工藝。
(五)一些粗淺的看法。
隨着鋁冶煉和加工技術發展,鋁制品現已廣泛應用于航空,建材、車輛、船舶、輕工等部門。在國外的先進工業化國家如美、英、日本等國,從二十年代開發工業生產鋁制品陽極氧化膜算起,近六十年來,鋁制品的表面處理技術發展極爲迅速。以輕工现有產品而言,應用自動化設備,嚴格的工藝氧化出來的现有產品,經過膠版印刷,熱轉移印花着色,電泳塗漆等裝飾性處理,將使现有產品給人以十分美觀、精致的外觀。我國的鋁制品工業起步較慢,但發展也很快。從解放初僅有幾個小企業到現在已擁有遍布全國一百多個較大企業,年產量超過五萬噸。但是隨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鋁制品仍遠遠不能滿足人民生活需求,特別是和國外同類现有產品相比,在質量和花式品種方面,差距很大,顯示了我國鋁制品加工和表面處理技術相對落後。近幾年,通過頻繁的國內外科技交流,以及科技工作者的努力,試驗和采用了一些新工藝和新技術,但總的來說,我國鋁制品表面處理技術方面尚處于待開發的發展時期。
一、氧化前的表面處理鋁制品材質成份,純度對鋁氧化的氧化膜層質量的影響早就爲科技工作者所了解。但是在工業生產中,國內鋁制品板材的表面加工質量嚴重影響陽極氧化现有產品質量,這一矛盾越來越突出。國外鋁制品板材均經過铣面處理,平滑如鏡,氧化後質量極佳。而我國,鋁材往往光澤度不高,氣泡,劃傷,重皮粗糙等現象十分嚴重,經陽極氧化處理後,這些疵點依然顯露出來。裝飾性較強的工藝如多種圖案印花,熱轉移印花等由于板材質量表面狀態不良而造成效果不佳現象尤爲嚴重。所以提高板材外觀質量就成爲保證鋁制品氧化最佳質量的重要一環。
在鋁制品氧化前除油處理方面,大多數工廠仍沿用弱堿化學除油或苛性鈉除油洗白,但近年來,已有越來越多的工廠采用添加表面活性劑的方法進行除油。利用表面活性劑的獨特理化性質、降低表面張力、乳化、增溶發泡和本身對堿、硬水等有良好化學穩定性的作用,來提高了除油淨化效果,並使堿性表面形成一層泡沫層,抑制堿霧逸出,減少汙染,改善操作條件。
爲使鋁制品表面光亮平滑,經成型後的鋁制品一般都經過機械抛光。但機械抛光後進行氧化,只能得到平滑的氧化膜,光澤度往往還不夠。對要求高光澤裝飾性氧化膜的现有產品,經機械抛光後還要進行化學抛光或電解抛光。純鋁或高純鋁鎂合金經化學抛光或電解抛光後能獲高反射系數的光澤表面,特別是電解抛光,能獲得令人十分滿意的效果。遺憾的是,一般三酸化學抛光溶液由于含有硝酸(HNO3),加溫操作,分解出二氧化氮(NO2)氣體而產生“黃龍”公害。而質量優良穩定的電解抛光液都含有铬酐,從而產生含铬廢水、汙染環境,造成三廢處理問題。很自然,人們都想研試不產生“黃龍”的化學抛光和不含铬的電解抛光工藝。浙江黃岩荧光化學廠生產的“鋁件無黃煙化學抛光添加劑WXP”,在北京環保部門協助下通過了鑒定。添加劑WXP系用于磷酸,硫酸型抛光溶液的發亮劑,並兼有抑制酸霧的作用。所用工藝配方是:磷酸(比重d=1.7)工業純800毫升/升;硫酸(比重d=1.84)工業級200毫升/升;WXP爲2毫升/升;溫度95~120℃。新配溶液每升應加入3克鋁。由于該配方中不含硝酸,所以抛光時不產生“黃龍”公害;抑制酸霧效果也不錯。
至于不含铬酐的電解抛光,許多文章都列舉了不少配方,大多是在磷酸,硫酸爲主的抛光液中加入些有機酸(比如柠檬酸、酒石酸,草酸)或醇(比如乙醇、丁醇、甘油)等,以圖通過這些添加劑取代铬酐對鋁表面起緩蝕抛光作用。但經試驗,這類配方存在成本高,電解液穩定性差等缺點,難于在大工業生產中推廣使用。據報導,上海有不少單位已致力于無铬酐電解抛光試驗有些廠最近還通過了鑒定。我們期待各地同行在這方面能有突破性的試驗成果。
二、氧化工藝硫酸法、草酸法、铬酸法氧化工藝特別是硫酸陽極氧化法幾乎爲每一個從事鋁制品表面處理的人無所熟知。這幾種氧化方法各有其特點和適用範圍,如草酸法,能取得較厚的氧化膜層,氧化膜本身就帶些裝飾性色彩,但該法成本高,消耗電能大。硫酸法氧化膜層透明無色,吸色性能好,加上電解液成份簡單穩定,工藝操作容易,成本低,所以更得到廣泛應用。但硫酸法槽溫控制範圍小,升溫快,往往要加裝冷凍設備,這又成爲一困難。在日本、早就開發了硫酸—草酸混合酸氧化法,取二者之長、避二者之短,並成爲日本的主要氧化槽液。我國沈陽鋁制品廠介紹了采用混合酸氧化技術,他們推薦的配方是:硫酸10~20%;草酸1~2%;直流電壓10~20伏;陽極氧化。
對于氧化液升溫冷卻方式,哈爾濱鋁制品一廠介紹了采用吉林省四平通用機械廠生產的BXO極式換熱器的經驗。認爲這種換熱器效果好。具有投資少,占地少,安裝快、換熱效率高,耐蝕性強,密封性能好等優點。該換熱器較適用于草酸氧化液。至于選用型號大小,可根據槽液量,參照四平通用機械廠所編的“極式換熱器選型說明書”的說明方法來計算。
三、氧化後的精飾氧化後許多鋁制品都還要經過染色或印花噴花等處理,以求得到各種鮮豔色彩或美麗圖案,增加花式品種。1980年通過輕工部鑒定的鋁制品轉移印花法,能獲得花紋清晰,色澤鮮豔,層次豐滿的各種彩色圖案。鋁制品轉移印花法又叫升華轉移彩色工藝、其基本原理是用分散性染料特制成轉移油墨,按圖案要求先印在紙上,制成彩色印花紙,然後將印花紙貼于鋁制品的氧化膜上,通過加溫熱壓,使印花紙上的分散染料成氣相轉移到氧化膜微孔內,形成彩色圖案。轉移印花法以其超脫傳統氧化染色方法的技術使鋁制品表面得到彩色圖象,因而吸引許多鋁制品工企業注意試驗和生產。上海,武漢,青島等地鋁制品廠都已投入工業生產。現階段,該工藝成本還偏高,制造轉移印花紙要借助于印刷行業,高溫加壓轉移彩色圖案大多數還處于手工操作階段。理論上對印花轉移的機理探討得似乎還未十分透徹。較多人認爲主要是在高溫加熱條件下,轉移油墨中的分散染料升華到氧化膜層。但有些試驗結果說明:氧化膜層的厚度和吸附性能也起極重要作用,所以不會單純是一種分散染料的簡單升華現象。相信隨着對轉移機理的不斷探索,繼續改進應用工藝和積累經驗,轉移印花法將會爲鋁制品的美化裝飾開辟一個廣闊的新領域。
鋁制品氧化後染色,具有工藝穩定,成本低和操作方便等優點。加上能通過工藝上的改進來獲取多種外形美觀或各具特色的圖案,增加花式品種,因而,染色工藝從來就是鋁氧化工作者的試驗課題。“滲透法着彩色工藝”“大理石花紋染色工藝”等就屬這一類。滲透法是利用铬酐褪掉底色重染,而大理石花紋染色則是利用油脂來封閉底色滲透法的。具體做法是把氧化染底色後的鋁制品用铬酐(工業純350~450克/升)或草酸(工業級200~300克/升)噴塗點滴,用石棉,玻璃纖維等揩劃,利用铬酐潤濕性輔展现有產品,使輔展部份褪色,用水沖洗後立即停止褪色的圖象反應,然後再染第二次色或反複進行铬酸揩擦、水沖、染色等程序。于是就可出現彩色線條類似鮮豔花朵雲彩等美觀圖案。至于大理石花紋染色法,則是把氧化後鋁制品先染第一道底色後,浸放入表面浮有油脂(如花生油)的水中。在提起或浸入時,由于油脂和水的分別自然流挂,使到氧化膜層部份地受到呈不規則的條紋狀的油脂所沾汙,當再染第二道色時,則氧化膜受到油脂沾汙部份就染不上色,而沒有受到油脂沾汙的另一部份則染上了第二種色調,這就使到鋁制品表面呈現一種形如大理石花紋狀的不規則美麗圖案。